Conference Introduction

会议简介

凝胶作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理化特性的胶体聚合物材料,可以在其三维网络结构中结合大量的流体相而形成水凝胶、有机凝胶、离子凝胶、油凝胶或气凝胶等先进凝胶材料,在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和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且深入地研究与应用。随着研发与工艺取得长足进步,在绿色发展宏观背景下,先进凝胶材料将在食品工业、生物医疗、健康美容、软电子、传感器、催化、能源化工、航空航天和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将于2024年10月22-24日在苏州举办。本届论坛积极探讨先进凝胶材料在产业应用场景中面临的基础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等关键问题和挑战。将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合作平台,分享顶尖研究机构、学者和企业的行业远见,展现先进凝胶材料的新成果和新场景,积极助力先进凝胶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Conference Organizers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 中国硅酸盐协会溶胶凝胶分会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

名誉主席

    • 李清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执行主席

    • 张学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严  锋 ,苏州大学教授

Main Topics

主要议题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范围包含但不限于:

2023Speaker

2023年演讲嘉宾

日期:3月1日
地点:A212-A215
分论坛一:水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
日期:3月2日 地点:A212-213
  • 主持人:刘冬生(清华大学教授)

  • 08:30-08:50
    水塑材料
    武培怡,东华大学教授

  • 08:50-09:10
    仿生功能力学多相复合凝胶
    刘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 09:10-09:30
    可编程水凝胶
    赵骞,浙江大学教授

  • 09:30-09:50
    天然高分子物理水凝胶的构建策略探索及应用
    陈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09:50-10:10
    PVA热电水凝胶器件的构筑及其无源可穿戴应用研究
    张虎林,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 10:10-10:30
    茶歇

  • 主持人:刘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 10:30-10:50
    DNA超分子水凝胶
    刘冬生,清华大学教授

  • 10:50-11:10
    超滑有机凝胶:潮湿环境下防污减阻新策略
    崔家喜,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 11:10-11:30
    荧光高分子水凝胶
    路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 11:30-11:50
    天然高分子复合水凝胶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张素风,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 11:50-12:10
    化学反应驱动的动态超分子水凝胶
    王义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 12:10
    午餐

  • 主持人:严锋(苏州大学教授)

  • 13:30-13:50
    生物医药水凝胶与肿瘤免疫治疗
    刘庄,苏州大学教授

  • 13:50-14:10
    物理水凝胶松弛动力学及增韧机制研究
    叶亚楠,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 14:10-14:30
    水凝胶声学多尺度设计与功能应用
    张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14:30-14:50
    仿生取向结构水凝胶的设计及应用
    马春新,海南大学研究员

  • 14:50-15:10
    光响应水凝胶材料的分子设计和仿生驱动
    李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15:10-15:30
    茶歇

  • 主持人:石楠(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15:30-15:50
    聚离子液体凝胶
    严锋,苏州大学教授

  • 15:50-16:10
    功能水凝胶材料与器件的极端力学设计与制造
    刘吉,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 16:10-16:30
    基于原位相分离制备高强韧可拉伸离子液体凝胶
    胡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 16:30-16:50
    自适应神经界面材料与器件
    杜学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研究员

  • 16:50-17:10
    中空水凝胶管制备及肾类器官应用
    张利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17:10-17:30
    蛋白质水凝胶力学特性的精准设计
    曹毅,南京大学教授

  • 17:30-17:50
    环境友好型智能水凝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卢凌彬,海南大学教授

  • 18:00
    会议结束

3月2日分论坛二:气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 地址:A214-A215
日期:3月2日 地点:A214-215
  • 主持人:刘英军(浙江大学研究员)

  • 08:30-08:50
    石墨烯凝胶功能化及高效光热应用
    程虎虎,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 08:50-09:10
    动态共价聚合物气凝胶
    颜徐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09:10-09:30
    金属气凝胶的可控制备与应用
    杜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09:30-09:50
    气凝胶技术在气态污染物吸附清除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杭渤,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教授

  • 09:50-10:10
    冰模板技术与高性能气凝胶材料
    柏浩,浙江大学教授

  • 10:10-10:30
    茶歇

  • 主持人:杜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10:30-10:50
    源于树木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陈文帅,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 10:50-11:10
    气凝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沈军,同济大学教授

  • 11:10-11:30
    溶塑发泡石墨烯气凝胶
    刘英军,浙江大学研究员

  • 11:30-11:50
    先进多孔凝胶材料构建及分离纯化应用
    赖跃坤,福州大学教授

  • 11:50-12:10
    “毫厘之功,见之千里”—浅谈双碳经济下气凝胶的发展和应用
    王新良,纳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12:10
    午餐

  • 主持人:崔升(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 13:30-13:50
    碳气凝胶的合成及结构调控方法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 13:50-14:10
    3D打印硅基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
    赵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14:10-14:30
    柔性导电气凝胶的结构调控及传感性能
    祖国庆,同济大学

  • 14:30-14:50
    超轻质石墨烯基气凝胶吸波材料
    黄啸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 14:50-15:10
    耐高温气凝胶隔热片制备及其在电池热防护中的应用
    程旭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 15:10-15:30
    茶歇

  • 主持人:赵宁(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15:30-15:50
    超轻超弹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构建及其功能化应用
    丁彬,东华大学教授

  • 15:50-16:10
    多孔介质内热质传输
    屈治国,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 16:10-16:30
    耐高温高效隔热用气凝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崔升,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 16:30-16:50
    高回弹石墨烯气凝胶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
    李晨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

  • 16:50-17:10
    碳纳米管极端力电性能及其应用
    白云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A类特别研究助理

  • 17:10-17:30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仿生设计与多功能化
    付宇,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 17:30-17:50
    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设计、制备及应用
    张学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18:00
    会议结束

演讲嘉宾
卢凌彬
(海南大学教授)
环境友好型智能水凝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卢凌彬,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海南省拔尖人才。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访学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研究,包括利用天然高分子和二氧化碳开发系列环境友好的功能材料,如环境治理材料、超吸水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可降解材料、智能响应材料等。主持参与各类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获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5部。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口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摘要:水凝胶在仿生皮肤和柔性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成本昂贵、合成过程复杂、相互作用弱、生物相容性不佳、环境不友好等原因,这类水凝胶不能稳定地发挥作用。天然多糖高分子是一类自然界储存丰富、可再生的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医学、食品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我们提出了可逆共价配位键和动态非共价氢键的双机制共同驱动策略,以环境友好的天然高分子为原料设计和构建系列环境友好的智能水凝胶。获得的智能水凝胶具有优异的自愈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同时还显示出优异的自粘附性能以及稳定的导电性,能够检测和区分各种人体运动,甚至不同的字母发音和脉搏。这些优异的性能为其在仿生皮肤和柔性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嘉宾
付宇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仿生设计与多功能化

       个人简介:付宇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省特聘教授2013年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6年9月受聘于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气凝胶及其功能复合材料、仿生材料、聚合物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在Adv. Functional. Mater., Nano. energy, Nano. Let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 H因子70;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要:林木资源纳米纤维素具备储量丰富、循环可再生、精细的纳米结构、良好的力学强度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其构建的气凝胶作为一种环保的绿色新型材料在储能、环境、热能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自然界不同物种与生俱来的独特生物体功能进行模仿并应用,对纤维素进行结构设计和改造,调控纤维素的表面化学进而改变前驱体的胶体界面化学属性并调控冰晶生长动力学以对气凝胶材料微观结构的可控定制,以发展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材料,探讨其在热管理(辐射制冷)、高效界面蒸发和电化学储能的应用。

演讲嘉宾
杜学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研究员)
自适应神经界面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杜学敏,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被遴选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Research期刊Associate Editor,The Innovation等期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智能高分子材料及生物器件研究。近年来,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课题等项目多项,相关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Matter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已获授权专利20项。

       摘要:神经接口技术因对失明、耳聋、帕金森、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显著而备受关注,但仍面临神经接口核心器件与组织间的界面适配挑战:一方面,由于这类器件往往是二维平面结构,无法在形态上匹配复杂三维组织而影响器件与组织间有效信息交互;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器件的表界面细胞亲和性差,会诱发炎症反应导致器件被纤维化组织包裹而丧失信息传递功能。鉴于此,我们提出将刺激形变高分子材料与植入式神经电极复合实现功能化,通过功能电极宏观形状调控,实现电极与生物组织间形态匹配方法;进一步,我们通过功能电极表面微观形貌调控,实现电极与生物组织间良好相容性策略;最后,我们验证新型光电功能电极在神经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基于以上研究,探索自适应神经接口器件在神经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

演讲嘉宾
黎朝
(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张利东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空水凝胶管制备及肾类器官应用

       个人简介:张利东,华东师范大学“双百计划”引进人才,教授,博导,独立课题组长2013年在韩国釜山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纽约大学阿布达比分校进行三年的博士后研究,于2016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 1) 水凝胶类器官开发及应用研究, 2) 电化学诱导水凝胶界面粘附及应用性能研究, 3) 刺激响应型智能高分子膜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 发表包括Nat. Commun.,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等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0

       摘要:水凝胶一般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和机械柔性,作为新型可植入型生物材料,可以减少对原生机体的损伤,在生物临床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空结构可以进一步拓展水凝胶材料的应用。中空水凝胶构筑类器官如血管、肾脏等,可以为医学上器官移植提供可供参考的体外测试数据。然而,构筑水凝胶类器官,首先需要构筑机械强度高且具有复杂支化结构的中空管。因此,发展新的化学及物理策略,实现高强度复杂多支化水凝胶管的构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意义。本报告将从复杂多支化水凝胶管的化学形成机理,物理性能及肾类器官模拟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叙述。

演讲嘉宾
叶亚楠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物理水凝胶松弛动力学及增韧机制研究

       个人简介:叶亚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度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优青)。2014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获得高分子材料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水凝胶领域著名华裔学者龚剑萍教授,并于20189月获得生命科学(生命融合科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相继在北海道大学全球合作研究与教育机构(GI-CoRE)和先端生命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5月经太原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六层次)入职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研究兴趣为凝胶及弹性体流变学、水凝胶复合材料增韧机理及其功能化研究。近5年来已在PNASAdv. Funct. Mater.Macromolecules ACS Macro Letter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项。主持国家重点重大项目一项,太原理工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专项一项。

       摘要:针对含动态键高强韧凝胶结构无序或低有序、多重松弛并存、大形变过程中结构表征和理论描述难等挑战,全链条研究了该凝胶的链松弛动力学、大形变下的结构演化机理及功能材料定向化设计。提出了温度和浓度对网络松弛的等效性模型,成功预测了任意温度和浓度下网络松弛时间;结合原位同步辐射方法,揭示了凝胶网络结构,阐明了大形变下结构演化机理,提出了设计非屈服高强韧凝胶的力学原理。

演讲嘉宾
祖国庆
(同济大学)
柔性导电气凝胶的结构调控及传感性能

        个人简介:祖国庆,博士,上海“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入选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2011年和2014年分别在同济大学获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和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9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系Kazuki Nakanishi教授课题组任特定研究员。从事基于气凝胶和凝胶的柔性传感器件、压力/应变/湿度传感、化学传感、超级隔热方面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CS Mater. Lett.权威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9ESI高被引论文2篇,VIP论文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担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 客座副主编,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tl. Sci. Rev.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成果得到了《EurekAlert》、Wiley Newsroom》等国外权威媒体的高度评价。

       摘要:气凝胶作为一种独特的三维多孔材料,拥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等优势,在传感、隔热、储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传统的气凝胶机械强度低、脆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鉴于此,发展了多种方法,构建了多种柔性导电三维多孔结构气凝胶,并研究了多种传感性能,包括压力传感、应变传感、温度传感等。比如,针对柔性压敏电子器件检测范围通常较窄的问题,采用结合溶胶-凝胶/热压/冷冻铸造/常压干燥的新策略,创新构建梯度多孔结构超弹性rGO/聚氨酯气凝胶及其柔性压敏电子皮肤,并揭示了梯度多孔结构宽范围压力传感机制。该系列研究拓展了气凝胶在传感领域的潜在应用,为高性能柔性气凝胶传感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演讲嘉宾
张虎林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PVA热电水凝胶器件的构筑及其无源可穿戴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张虎林,1987年生,博士,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高校科技功勋,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年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20128月到20141月公派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院士组联合培养。近年来,主要从事基于热电凝胶的低品位热能收集与无源传感研究,已在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45篇(16IF>10),论文被引用5600余次,h因子为37,研究成果获评2019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摘要:柔性可穿戴电子的飞速发展,对传感器的柔性可拉伸性和集成供电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基于凝胶热电转换的自驱动传感技术,既能满足器件的柔性可拉伸性要求,也能提供无源传感。本报告将给大家汇报PVA凝胶电解质热电转换效率协同提升、凝胶器件结构设计和自驱动可穿戴体征监测应用的几种可行路线,探索凝胶Seebeck系数、有效电导率和有效热导率等与凝胶制备工艺的关联性规律,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熵变与离子热扩散耦合热电转换原理,开发可与人体共形贴合的多体征自驱动监测的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该研究将积极推动凝胶热电器件的功能拓展及其在柔性可穿戴场景中的应用。

演讲嘉宾
陈文帅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源于树木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个人简介:黑龙江省青联常委、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新青年奖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优青、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龙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木材物理学研究,在林木纤丝解聚、重组与利用方面做出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在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Matter等期刊发表研究论7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两部。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奖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骨干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委员。

       摘要:树木等植物经过在地球上的漫长进化,具备了极强的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微观层面,树木由细胞构成。细胞的主体物质存在于细胞壁中,主要以纤维素纳米纤丝—基体复合结构形式存在。这种纳米纤丝也被称为纳米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为丰富的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因其可持续性和独特的结构与性能优势,纳米纤维素近年来在气凝胶开发领域备受关注。在报告中,将会首先介绍树木的多层级纳米复合结构。在此基础上,介绍植物纳米纤维素的机械解纤法制备及其纳米结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纳米纤维素作为构筑单元开发气凝胶及其功能化策略。最后,将会重点介绍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在能源与水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演讲嘉宾
赵骞
(浙江大学教授)
可编程水凝胶

       个人简介:赵骞,2004年与2009年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3年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继续博士后研究;2013年任浙江大学化工学院讲师,2016年晋升为副教授,2021年晋升为教授。2016年获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贡献奖。2018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受激形变高分子及其3D/4D打印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90余篇。

       摘要:可逆变形水凝胶在不同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调控聚合物网络的链取向,目前已实现了热响应水凝胶变形的可重复编程性。然而,可编程变形的通用性及其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报告将介绍一种基于聚丙烯酸/聚乙烯醇(PVA)半互穿网络的离子强度(IS)响应水凝胶,利用PVA的冻融结晶固定外力作用下的分子链取向,实现可编程IS响应驱动变形并提出了取向链段熵弹性变形机理。对体系中的PVA含量优化后,可实现驱动角80°左右的可逆弯曲变形。另外,PVA晶区可在加热时被熔化,因此该驱动行为具有重编程性。利用数字光3D打印方法,水凝胶可被进一步加工成任意几何形状,从而实现更复杂的驱动。

演讲嘉宾
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程虎虎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石墨烯凝胶功能化及高效光热应用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碳基、高分子基功能材料及自然水汽资源利用研究,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Nan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ccount Chemical Research,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Nano Energy, Angew. Chem. Int. Ed等。被Nature Materials, Chemistry World, Chemistry Views, New Scientist, Wiley Views, 物理化学学报等顶级科学刊物专门介绍,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新华社、中国科学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航天科工基金等,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曾获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Investigator in Nanoscience Award/IOP2022年)、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指导老师(2020年)中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019年)等

       摘要:石墨烯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性,本报告中通过对石墨烯凝胶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调控,实现了石墨烯凝胶与光照和水相互作用的调节,成功开发了光热快速水蒸发功能,实现了高效绿色的海水淡化、高盐水处理、空气取水等功能应用,已获多项国家专利,在低碳绿色社会构建方面具广泛的实用价值。

演讲嘉宾
李晨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
高回弹石墨烯气凝胶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张学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设计、制备及应用

       个人简介:张学同,博士,中科院特聘核心岗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教授、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江苏省创新创业双创计划引进人才。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会评专家(材料组),中国气凝胶国家标准编制组成员。主要从事气凝胶材料的结构设计、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各类项目3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 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被新华社、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摘要:芳纶是一种高性能战略材料。气凝胶是利用溶胶-凝胶转变特种干燥工艺得到的多孔、无序和具有纳米量级连续网络的低密度固体材料。其中,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兼具芳纶的轻质高强特征和气凝胶的轻质多孔特征,是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气凝胶之一。本次报告重点介绍以芳纶纳米纤维为构筑基元,充分利用动态溶胶-凝胶转变原理,如何分别设计、制备出芳纶气凝胶纤维、芳纶气凝胶薄膜以及3D打印芳纶气凝胶材料,探索这些气凝胶材料在红外隐身、电磁屏蔽、热管理结构与器件、智能防护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演讲嘉宾
崔升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耐高温高效隔热用气凝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个人简介:崔升,男,教授/博导,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材行业气凝胶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级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凝胶隔热材料,先后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编专著1篇、参编国标2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江苏省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团队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指导研究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10余项。

       摘要:气凝胶作为一种纳米超级绝热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舰艇、工业窑炉、低温液体保冷以及新能源电池组隔热防爆领域有应用。目前,商用气凝胶产品集中在SiO2气凝胶(纤维毡复合气凝胶、颗粒、隔热片等),长时耐温为650 ℃难以满足工业装备高性能化同时所面临的隔热需求。多元杂化可以有效提高气凝胶耐温性,抑制气凝胶纳米颗粒的高温烧结和高温相变并降低高温热导率,TiO2掺杂SiO2气凝胶、ZrO2掺杂SiO2复合气凝胶、SiO2掺杂Al2O3基气凝胶以及将高熵效应引入陶瓷气凝胶来抑制纳米晶粒的烧结。报告介绍了气凝胶政策导向与耐高温高效隔热用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气凝胶材料产业化及发展方向做了简要介绍。

演讲嘉宾
柏浩
(浙江大学教授)
冰模板技术与高性能气凝胶材料

       个人简介:柏浩,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长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仿生材料多尺度设计与制备。代表性工作包括仿北极熊毛高效隔热纤维材料、轻质高强气凝胶材料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上,引用11000余次,多次被NatureScienceChemistry & Engineering News等学术刊物选为研究亮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资助,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荣誉。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微纳米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

       摘要: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强度、隔热等特点的气凝胶材料在建筑、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气凝胶材料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机械性能差等问题。冰模板法是一种制备高性能气凝胶材料的有效方法,具有结构可调性强、可大规模生产、可扩展性强、成本低等特点。本报告介绍了近期课题组利用冰模板技术制备高性能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研究了冰模板技术,提出了通过冷源表面特性和温度场设计诱导材料有序组装的新方法;基于冰模板技术,开发了兼具高强度和高弹性的石墨烯气凝胶,拓展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基于冰模板技术,开发了柔性可拉伸有机硅气凝胶,用于高性能隔热材料。

演讲嘉宾
屈治国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多孔介质内热质传输

       个人简介:屈治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效传热传质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和太阳能能量转换。屈治国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七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1篇,其中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34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7800余次,H因子46;出版英文专著3章节;授权发明专利6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近5年受邀在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31次。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2017年,排名第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排名第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排名第3)等奖励。

       摘要:多孔凝胶材料是含有固体骨架和大量连通孔隙的多元介质,针对多孔凝胶材料内的热质传输特性进行孔尺度调控是改善其宏观性能并实现工程应用的关键。孔尺度数值模拟可突破表征体单元尺度方法过分依赖经验输运参数的弊端,实现对多形貌复杂多孔介质内传热传质、相变和纳米颗粒传输的直接仿真,从孔隙层面阐释多孔介质热质输运过程的物理本质,并对其宏观性能实现跨尺度调控。例如通过孔隙尺度模型揭示孔隙结构参数对多孔凝胶材料有效热导率、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纳米颗粒扩散系数及相变传热的影响。本报告将集中探讨复杂多孔凝胶介质内热质传输过程的孔尺度数值模型及应用,结合GPU并行加速计算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优化设计。

演讲嘉宾
丁彬
(东华大学教授)
超轻超弹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构建及其功能化应用

       个人简介:丁彬,东华大学科研院院长,国家自科基金委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长期从事纤维气凝胶材料的基础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在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科基金委、中央军委科技委、华阳集团等项目40余项;获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学术大奖、桑麻学者等10余项奖励。

       摘要:纳米纤维膜因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等优点,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仍存在厚度和孔隙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限制了应用性能的提升,对纤维材料进行体型构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提出了冰晶诱导纤维空腔化自组装的体型构建新方法通过将静电纺纤维均质稳定分散,利用凝固-升华过程中溶剂晶体成核生长的排挤效应、纤维框架稳定化过程中的原位粘结作用,制备出了超弹性类蜂巢结构纤维气凝胶,其体积密度最低可达0.12mg/cm3可实现在吸音、保暖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以柔韧陶瓷纳米纤维为基元,获得了类高分子弹性化和耐弯折的陶瓷气凝胶,打破了陶瓷与高分子间的力学界限,在高温热防护、压力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演讲嘉宾
程旭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耐高温气凝胶隔热片制备及其在电池热防护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程旭东,工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安徽省杰青,主要研究方向是气凝胶基热安全工程材料制备及应用。担任《Fire Technology》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青年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安全科学与工程组)秘书等学术职务。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安徽省杰青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5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出版专著2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安徽省教坛新秀,获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等奖励。

       摘要:热失控传播是锂电池应用中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热失控传播风险,使用高效隔热片对电池组进行分隔是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基于自主设计的原理装置,提出了一种原位超临界分离(ISS)策略制备共前驱体气凝胶隔热片的新方法。ISS方法可将气凝胶隔热片的制备时间缩短至6小时,并大大减少溶剂用量。基于上述新方法,所得气凝胶隔热片拥有638.5 kPa(50%应变)的抗压强度、低能量损失系数(0.238)、优异的抗疲劳性能(10000次压缩循环)和超低的导热系数(0.0205 W/(m·K))。进一步的热失控试验表明,2毫米厚的气凝胶隔热片即可抑制最高温度达836.2℃的满电锂电池之间的热失控传播,温度差可达767℃。ISS法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电池隔热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演讲嘉宾
孟凡彬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
石墨烯基气凝胶微球:电纺制备及宽频吸波性能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沈晓冬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赵宁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3D打印硅基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仿生材料、功能表界面、材料循环利用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前沿重点等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80余项。曾获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省部级科技奖5。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2)秘书长。

       摘要:SiO2的溶胶-凝胶工艺与基于光聚合的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相结合,制备了具有分层多孔结构和复杂形状的SiO2基气凝胶。揭示了改性硅溶胶在催化过程中光流变行为的时间演变规律通过DLP打印技术在低丙烯酸酯含量下制备了SiO2基气凝胶所打印的气凝胶具有与商业SiO2气凝胶相似热稳定性、无机物含量骨架本征密度、物理结构特征和阻燃性,而且在低表观密度下表现出传统SiO2气凝胶不具备的可压缩性和回弹性

演讲嘉宾
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碳气凝胶的合成及结构调控方法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王新良
(纳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毫厘之功,见之千里”—浅谈双碳经济下气凝胶的发展和应用

       个人简介:王新良,硕士研究生,建筑节能协会常务理事,前期在上市公司从事有机硅材料应用研究及生产运营管理,现担任纳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参与管道保温现场施工方案的设计,主持公司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精通气凝胶主要原料有机硅生产工艺、气凝胶生产工艺,参编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有机硅及气凝胶领域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篇。

       摘要:报告简述了气凝胶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政策引导下气凝胶的崛起之路。结合大环境形势,介绍气凝胶行业的现状与气凝胶的市场规模,并对目前气凝胶的工艺路线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不同工艺气凝胶的性能差异,同时介绍了气凝胶产品性能优势在建筑与新能源领域助力双碳经济。

演讲嘉宾
赖跃坤
(福州大学教授)
先进多孔凝胶材料构建及分离纯化应用

       个人简介:赖跃坤,男,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至今),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厦门大学化学博士200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SE博士后2009-2011;德国明斯特大学洪堡学者2011-2013;苏州大学教授博导2013-2018。主要从事仿生特殊浸润性功能膜层在能源与环境方向应用。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Nano TodayAdv Funct MaterChem Eng J等专业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20余篇封面,ESI热点高被引论文20余篇,SCI引用17000余次,H指数75;申报PCT专利10件、中国发明专利50余件,已获授权20件;2018-2022连续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已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德国“洪堡学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和“百人计划”项目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苏州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等国内外人才计划。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基金项目。现为国际化工专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IF=16.744), 以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Advnaced Fiber Materials, Polymers和物理化学学报等期刊编辑和编委

       摘要:受自然界中具有超润湿性的生物表面的启发,仿生特殊润湿性凝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在本次报告中,详细讨论了高孔凝胶材料的理论模型和制造策略。根据涂覆在纺织纤维上的颗粒形态,对构建具有抗润湿性能的坚固功能凝胶表面的策略进行了分类和讨论。这种特殊的润湿性凝胶材料具有自清洁、油/水分离、自修复、屏蔽、光催化、抗菌和空气净化性能。另外报告人将探讨超浸润凝胶材料在烟气过滤、油/水分离、环境催化能源存储、柔性传感器件等领域应用。在每个部分中,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并强调了特殊的润湿能力和其他相关特性。最后,简要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和挑战。

演讲嘉宾
刘英军
(浙江大学研究员)
溶塑发泡石墨烯气凝胶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沈军
(同济大学教授)
气凝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个人简介:沈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绝热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绝热节能协会气凝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学会超电与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气凝胶领域从事研究工作30年,近几年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纳米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3部。

       摘要:本报告介绍了气凝胶材料在绝热领域的若干新进展,同时还介绍了气凝胶材料在诸多新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环境保护、催化、储能、能量转化、传感器、生物医药、安全健康等。重点阐述了气凝胶与电磁波、声波、强激光及高速运动粒子的相互作用问题。

演讲嘉宾
张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杭渤
(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教授)
气凝胶技术在气态污染物吸附清除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个人简介: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CEO,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客座教授。1994年获得美国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NIHNSF和欧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海外嘉宾,2017年度印度联邦人力资源部全球高端学术联盟特邀学者。发表论文逾百篇国际多项杂志编委。目前主要研发方向为环境技术/新材料和环境/生物标志物在大众健康领域的转化应用,拥有中美授权专利十多项。作为世界上研究三手烟新概念的前沿科学家,其成果被列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建立以来“35大成就”之一,并荣获2018年度杰出贡献奖;其研究成果获美中和世界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对加州和纽约通过三手烟法案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摘要:室内空气污染物包括甲醛、TVOCs、烟草烟雾、PM2.5和病原体等。针对这些污染物的净化,活性炭的缺点包括比表面积小,孔容小,孔道分布较集中、表面基团可控性差等,导致其吸附容量较小、易达到吸附饱和等;工业场所污染气体吸附也基本使用活性炭技术,普遍反映吸附性能不够。我们对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新型氧化硅气凝胶和碳气凝胶进行了长期研发,并对其分子结构、孔道结构和表面基团进行设计改性。相较于商业活性炭,我们开发的气凝胶材料对于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及其衍生物等多种成分有更高效的吸附效果,而且对甲醛、甲苯等具有更高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总之,我们团队在国际上开创性的制备出新一代的吸附材料及其新型高性能延伸产品,并在空气净化领域进行首次应用。

演讲嘉宾
杜然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金属气凝胶的可控制备与应用

       个人简介:本人分别于2011年、201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取得本科与博士学位。2016-2021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香港大学等地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授、博导。获洪堡学者、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荣誉,入选2020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主要研究集中于金属、纳米碳材料、高分子等气凝胶/水凝胶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电催化、能源储存与转化、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尤其,在金属气凝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截至目前,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Matter,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担任SmartMat杂志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杂志编审,受邀为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期刊审稿>100篇。

       摘要:金属气凝胶(MAs)是完全由金属构筑的气凝胶材料,是气凝胶家族最新的成员之一。其结合了金属与气凝胶两者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电催化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与经典气凝胶系统相比,MAs的合成包含一系列新过程。这导致其在可控制备方面遇到一系列挑战,从而阻碍了材料设计与后续应用。对此,我们提取了MAs制备过程中的多个关键参数(如引发剂、还原剂、配体、外场等),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各参数的合理设计,扩展MAs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并优化其应用性能。

演讲嘉宾
颜徐州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动态共价聚合物气凝胶

       个人简介:颜徐州,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8年分别在美国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9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支持计划,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态高分子材料和机械互锁聚合物。

       摘要:TBD

演讲嘉宾
曹毅
(南京大学教授)
蛋白质水凝胶力学特性的精准设计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胡建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基于原位相分离制备高强韧可拉伸离子液体凝胶

       个人简介:胡建,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导,2016年入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2006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2008年浙江大学化工系硕士;2012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生物系博士,师从龚剑萍教授;2012-2015年在北海道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软材料的合成、多尺度结构设计、力学及多功能性能分析、智能软材料器件等。已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Nano LettersMaterials HorizonsSmallMacromolecul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摘要:离子液体凝胶具有离子导电、不挥发、热化学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大以及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因此在可穿戴电子设备、能量存储设备、驱动器和传感器等柔性电子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离子液体凝胶的力学性能普遍较差(强度<1 MPa、韧性<1 kJ/m2和模量<1 MPa)。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相分离的简单通用设计原理,通过一步法快速无规共聚使溶解性质迥异的两种聚合物组分在离子液体中原位形成双连续相分离结构,实现了离子液体凝胶强度(12.6 MPa)、韧性(24 kJ/m2)、模量(46.5 MPa)和可拉伸性(600%)的同时提升以及自恢复、自愈合、形状记忆、抗溶胀和可3D打印等功能集成,并从相分离结构角度揭示了高力学性能和多功能性的工作机制。

演讲嘉宾
刘吉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功能水凝胶材料与器件的极端力学设计与制造

       个人简介:刘吉博士于2013年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和比利时列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9年先后在玛丽居里基金会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项目资助下在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199月加入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课题组长。刘吉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软材料力学,软材料加工及器件化动态表界面、软材料3D打印、人体技术相关的柔性电子等Sci. Adv., Nat. Commun., Acc. Chem. Res., PNAS, Adv. Mater.,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先后获评英国材料、矿业与矿物学会会士(2021)国家特聘专家青年(2020)、《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2020)、珠江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20)、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20)、日本高分子协会青年学者奖(2017)、玛丽居里学者(2015)等荣誉

       摘要:水凝胶网络具有与人体组织在结构、组成和生理学上的相似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传统合成水凝胶强度低,易发生脆性断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与之相反,生物组织(如肌肉)却有着优异的韧性、强度和自修复等特性。受启发于生物组织的构效关系,我们提出抗疲劳水凝胶的设计理念:让疲劳裂纹在扩展中遇到比破坏一层高分子链强韧得多的组分,比如纳米晶域或有序微纳结构等,实现极端力学行为的水凝胶设计与制造,为生物电子、组织工程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面临的软材料力学相关问题提供有效解决策略。

演讲嘉宾
严锋
(苏州大学教授)
聚离子液体凝胶

       个人简介:严锋,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特聘教授(201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21)。主要从事聚离子液体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器件、电致变色等智能响应材料等领域的研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计划(第二层次)2016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排名第一)2019年入选苏州市“新时代基层典型”培育对象。2020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1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计划(层次)

       摘要:聚离子液体是指由离子液体单体聚合生成的,在重复单元上具有阴、阳离子基团的一类离子聚合物,兼具离子液体和高分子聚合物的优良性能。由于聚离子液体同时具备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的优点,并且克服了离子液体的流动性,因而近年来成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报告将介绍,基于(聚)离子液体凝胶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离子皮肤、电池等能源科学领域的应用。

演讲嘉宾
李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光响应水凝胶材料的分子设计和仿生驱动

       个人简介:李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担任VIEWSmart Molecules期刊青年编委。2016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刘冬生教授),2016年至2021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Samuel Stupp院士)。20216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水凝胶材料、超分子组装功能软物质以及光响应性仿生智能致动器等,在Nature MaterialsScience Robotic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等期刊发表文章,研究成果被Nature等杂志亮点报道。

       摘要: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具有高含水量的聚合物交联网络,可在外界刺激下通过吸水或失水过程产生体积溶胀或收缩,在仿生形变和软体驱动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设计合成新型动态高分子水凝胶进而实现精确、复杂的仿生功能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本报告将围绕光响应“螺吡喃水凝胶”展开讨论,揭示螺吡喃分子异构化影响高分子水凝胶体积动态变化的机理和规律,着重介绍光能驱动的可逆形变和机械致动在软体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

演讲嘉宾
马春新
(海南大学研究员)
仿生取向结构水凝胶的设计及应用

       个人简介:马春新,男,海南大学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6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2017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20篇(含ESI高被引2篇、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等中科院一区IF15的研究论文10篇,单篇最高被引300次)H指数23总被引2300余次。中国高分子专家智库成员,海南省专家库成员,中科院三区SCI期刊《Gels》客座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基金9项、主持企业横向基金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

       摘要:受生物自然进化形成的丰富且精致的取向结构及其分级微/纳结构的启发,结合课题组在水凝胶等领域的前期研究基础,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及智能仿生水凝胶,系统研究了其特定功能及应用前景。首先,采用“冰冻定向制孔法”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仿生取向孔道结构的功能水凝胶,基于取向孔道对水分子和水合离子的高效输导性能,获得了优异的海水提铀性能和海水淡化性能;其次,引入“定向静电纺丝法”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仿生取向纳米纤维结构的智能驱动水凝胶,并成功设计了多种响应速度快、驱动力强、驱动可控性高的智能仿生器件。这些新型仿生定向结构功能/智能水凝胶的开发,可望推动仿生高分子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及柔性智能驱动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加速发展。

演讲嘉宾
刘庄
(苏州大学教授)
生物医药水凝胶与肿瘤免疫治疗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王义明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化学反应驱动的动态超分子水凝胶

       个人简介:王义明,华东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市晨光学者。20179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郭旭虹教授;20179月至20197月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an van Esch教授;随后全职回到华东理工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动态智能水凝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项目等10余项。

       摘要:超分子组装广泛存在于生命系统中,组装过程往往由复杂的生化反应所控制,如酶催化反应、化学能的耗散等,赋予生命系统独特的功能,如动态自适应、自修复等。在人工合成条件下实现类似于生命系统中的组装过程将为新一代超分子材料的创制开辟全新思路。近年来,我们向自然学习,建立了基于腙键原位生成的动态超分子水凝胶系统,实现利用催化剂对超分子水凝胶组装过程的时空控制,成功构筑了系列多级结构化超分子水凝胶;此外,我们发展了反应扩散控制的动态超分子组装新策略,实现对超分子水凝胶生长过程的时空控制。该系列研究为新一代类生命体超分子材料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演讲嘉宾
王启刚
(同济大学教授)
载酶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

       个人简介:王启刚,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高秋明教授。2005-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徐兵教授。2007-2011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相继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相田卓三教授。2011年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本人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论文70余篇。

       摘要:高分子水凝胶具有丰富可的成胶元、类细胞外基的生理特性、三设计的网境,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传统高分子凝胶制方法需要物理或化学方法生自由基,些聚合成胶方法不利于生物客体活性持与后生物医疗应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催化手段构筑活性高分子水凝胶从而解决生命健康问题整体研究工作由如下三大部分来构成:1)提出了多促自由基聚合成胶的新方法,引入超分子实现凝胶材料的活性化;2)形成了多催化活性高分子凝胶在病变组织境来持高效控活性氧代的新机制;3)探索了多化活性高分子凝胶在创伤组织的快速响性成型与生物催化修复用研究。

演讲嘉宾
路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荧光高分子水凝胶

       个人简介:路伟男,2004~2014就读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博士学位;20147月开始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聚焦荧光变色高分子水凝胶研究,在荧光高分子水凝胶的多色调控方法和仿生变色-变形多功能协同机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5Acc. Chem. Res.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Soc. Rev.AggregateSmartMa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第一/通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0202017)、青年(2015)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等10余项,入选浙江省杰青(2022)、浙江省WR青拔(2021)、中科院青促会(2019人才计划。

       摘要:荧光变色高分子凝胶是三维高分子网络被溶剂水分子溶胀形成的一种软物质,可兼具经典刺激响应荧光变色高分子和高分子水凝胶的共同性能优势,在传感检测、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前景巨大,代表先进发光高分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经典多荧光团无规共聚合高分子水凝胶普遍存在变色范围窄、功能单一等局限。针对这些瓶颈问题,申请人模仿生物变色皮肤中不同色素细胞有序排列多层结构,提出了“仿生多层结构动态网络”这一构筑宽范围荧光变色高分子水凝胶的普适性新方法;借鉴生物变色皮肤和变形肌肉软组织的各向异性复合结构,提出了荧光凝胶的仿生变色-变形等多功能协同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了荧光变色凝胶的可视化食品安全快检应用示范。

演讲嘉宾
崔家喜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超滑有机凝胶:潮湿环境下防污减阻新策略

       个人简介:国家特聘青年学者、四川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80年出生,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高分子系。2008-2015年之间分别在北京大学、德国马普高分子所、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德国莱布尼茨新材料所研究员,独立课题组PI2017年起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交联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Mater.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摘要:潮湿环境下的界面粘附引发了各种问题,如海洋污损、发霉、覆冰等,不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引发严重环境污染或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发展了各种防污技术(如超疏水涂层),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适用于潮湿、高压的环境,或者需要使用有毒试剂。相对而言, 超滑涂层借助于其表面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和不相溶性,能有效防止各种物种的粘附,具有抗压、无毒等特征,特别适合于潮湿环境下的防污。有机凝胶是构筑超滑界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我们是如何通过设计有机凝胶结构来获得材料的自调制分泌功能、实现长效超滑性能,并介绍这类材料在海洋防污、减阻、水利工程防蚀、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探索。

演讲嘉宾
刘冬生
(清华大学教授)
DNA超分子水凝胶

       个人简介:刘冬生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得过第一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七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担任了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Polymer》、《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核酸合成与修饰,核酸超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

       摘要:利用核酸双链分子刚性大且水溶的特点,我们提出并制备了全刚性分子构造的超分子水凝胶,避免了由于高分子链熵卷曲产生的拓扑小孔,使之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的超高通透性。我们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具有精确互补配对的核酸高分子链通过“动力学互锁”,极大地减慢链间松弛的动力学过程,使得DNA超分子水凝胶体系的宏观力学性质在可感知时间尺度内主要与主链性质相关,呈现出类似于共价交联水凝胶的力学强度;同时,改变特定的相互作用可以打破基于高分子链的共价键/非共价键协同的“动力学互锁”,使体系依然具有极高的响应灵敏度。据此,我们发展了多种拓扑构型的核酸超分子组件,赋予其多种响应性;由于其强度高、成胶快速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活细胞三维打印、脊髓损伤修复以及骨关节炎干细胞治疗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应用。

演讲嘉宾
陈煜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天然高分子物理水凝胶的构建策略探索及应用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刘明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仿生功能力学多相复合凝胶

       个人简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首席专家。目前担任北航化学学院院长,第十六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入选首届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仿生功能力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学术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 Rev. Mater., Nat. Commun., Sci. Adv.,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论文90篇。2022年获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9年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杰出青年奖,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2014年获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创新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防科技创新主题项目等。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主题报告等70余次,这些成果被Science China Chemistry等期刊专栏评述报道。目前担任国际期刊《Giant》执行编辑,《Polymer》、《高分子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编委。

       摘要:自然界中的生物凝胶利用多组分生物大分子的协同作用实现多种生命学功能。聚合物的多组分复合已经成为发展高性能高分子凝胶的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是高分子科学领域一个重要前沿课题。针对传统高分子水凝胶依赖于单一亲水网络导致力学性能差、可设计性弱等问题,向肌肉组织的多相结构与力学性能的构效关系学习,围绕“多组分聚合物限域空间的分子运动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系列高力学性能高分子凝胶及纳米复合材料,并探索其在软体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1.通过调控限域空间正交网络独立运动,构筑了多稳态、高倍率的可变刚度双相凝胶。2.提出了聚合物流体凝胶的设计理念,利用限域空间高分子整链与链段的协同运动,制备了宽频谱、宽温域、高阻尼弹性体材料。3.揭示了无机限域空间内高分子链运动受限效应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利用凝胶界面超铺展实现了高强高韧层状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大面积连续制备。 

演讲嘉宾
武培怡
(东华大学教授)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朱美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
水凝胶纤维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朱美芳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纤维材料复合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出版著作10部(章),发表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10余项奖励。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摘要:水凝胶是一种具有类组织模量和细胞相容性的软湿性材料模拟人体纤维状组织,制备兼具高力学性能智能响应特性的水凝胶纤维,在生物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单体分子量低及凝胶交联结构的限制,使得水凝胶纤维的连续化构筑仍是一大难题。报告将介绍一种动态交联纺丝策略,纺丝成型过程中同步完成了凝胶网络的构建,实现水凝胶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及其功能化构筑。基于此策略,构建了系列结构可控、性能可调的智能凝胶纤维,例如仿生肌肉凝胶纤维、高灵敏应力-应变传感用水凝胶纤维及光导优异的水凝胶光纤等,可实现光、电、力等信号的传感和传输,并初步探索了凝胶纤维在生物光医学、智能检测等领域应用。

演讲嘉宾
裴雨辰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气凝胶材料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

       个人简介:裴雨辰,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先进材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第三研究院新材料产业技术总监,三〇六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航天特种材料技术研究工作,为推动航天材料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中信航天防务奖、国家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在航天材料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复合材料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天复合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摘要:气凝胶是一种纳米多孔结构材料,具有超低密度、超低热导率等众多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报告总结了近年来空天领域气凝胶的研究情况,特别是国内在此领域的技术突破,针对性地对国内外以空天应用为背景的气凝胶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气凝胶制备和性能相关的核心技术,重点对空天领域用耐高温、超低密度、耐冲刷等数种高性能气凝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评述了空天领域气凝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推动空天领域气凝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演讲嘉宾
俞书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TBD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演讲嘉宾
张秋华
(广东埃力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气凝胶产业的“冲云破雾”

       个人简介:张秋华,女,高级工程师,广东埃力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秋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科研团队带头人,研究生校外导师,长期从事气凝胶新材料和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省“双创之星”,清远市第三类高精尖人才、清远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匠心永恒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清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摘要:冲云破雾,通过10多年来的产业化实践和不断创新的研究突破,在气凝胶新兴产业上把气凝胶材料其模糊不清的产业化蓝图及实践、产品状况、产品的应用、市场、行业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清晰地描绘,气凝胶产业取得一定发展态势,气凝胶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气凝胶产品质量稳定和多样化,气凝胶技术的应用也延伸到了许多领域。气凝胶新材料作为特殊功能材料,在受到政府、市场和技术的共同影响下,随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拉动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下,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气凝胶产业将会更加规范健康稳定发展

演讲嘉宾
白云祥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A类特别研究助理)
碳纳米管极端力电性能及其应用

       个人简介:国家博新计划获得者,国家纳米中心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颗粒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2021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导师:魏飞 教授)2018年于斯坦福大学联培访学一年(导师:戴宏杰 院士)2016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导师:张立群 院士)。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封面),Advanced Materials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已授权5项),参与撰写专著1部。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级基金项目项,中科院基金项目一项。做大会/高校邀请报告曾荣获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国内外会议最佳强墙报奖7项,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等。受邀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arbon等学术期刊的独立审稿人

       摘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性能,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在极端力学性能方面,我们搭建了一套非接触式声学共振测试系统,实现了对单根无缺陷超长碳纳米管的疲劳特性测试。得到了碳纳米管的超耐疲劳特性及独特的单键尺寸缺陷主导的疲劳破坏机制。采用“气流聚焦法”,实现了根数可调、无缺陷、取向一致且连续的厘米级长度碳纳米管管束的可控制备。通过进一步引入“同步张弛”策略将管束拉伸强度提高到了80 GPa以上。论证了碳纳米管用于飞轮储能的光明前景。极端电学性能方面,我们将报道碳纳米管的动态电失效行为及其在大飞机闪电防护领域的应用。

[1]  Bai, Y.; Wei, F., et al. Science 2020, 369 (6507), 1104-1106.

[2]  Bai, Y.; Wei, F., et al. Nat Nanotechnol 2018, 13 (7), 589-595.

Bai, Y.; Wei, F., et al. Adv Mater 2019, 31 (9), e1800680. 

演讲嘉宾
黄啸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超轻质石墨烯基气凝胶吸波材料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先后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军民融合领军专家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引用2300余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青年科技奖和南京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等。

       摘要:轻质、宽频、强吸收的高效吸波材料已成为解决电磁波辐射对人类健康、电子设备和军事安全不利影响的关键材料。围绕碳基吸波材料界面阻抗和介电损耗失配的科学问题,提出了电磁基元三维构筑增强电磁响应策略,设计了类蜂窝胞腔、缺陷胞壁、阻抗梯度胞壁及多界面磁电异质胞壁结构,发展了跨尺度结构对介电损耗、磁损耗及三维结构多重反射散射等多样化电磁响应的调控途径,揭示了多尺度多组分电磁损耗机制,为新一代轻质超宽频吸波材料的设计和电磁响应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演讲嘉宾
张凯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水凝胶声学多尺度设计与功能应用

       个人简介:张凯,1982年,北京大学固体力学理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校教职工教代会主席团成员,202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聚焦国家创新材料发展需求,致力于发展新型多功能水凝胶材料,在新型水凝胶材料、水凝胶声学、数字超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为复合材料、仿生材料、 机器人设计及调控提供了新维度和新方法。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PNA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封面论文)、 Advanced Science(封面论文)、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等国内外主流力学和工程学期刊, 他引超过450次,被 Nature等期刊和多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专家正面引用和积极评价。

       摘要:水凝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工程、医疗设备等传统领域,它也被应用于水下声学、文体运动、仿生智能材料等新兴领域。但是,新兴领域中水凝胶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大尺寸水凝胶力学性能不强、声学属性不可调、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围绕大尺寸水凝胶力学性能不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原位抑制方法,同时提高水凝胶的均匀性和离子交联密度。关于声学属性不可调问题,我们研究出了通过改变通道体积比、填充材料来实现宽频可调声学特性的方法,实现了在0.4——150 kHz范围内水下声透射系数从0到1的覆盖。围绕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界面聚合的方法,实现了水凝胶材料的自我生长。我们的研究提升了水凝胶在冰场建设、水下声学、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演讲嘉宾
张素风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天然高分子复合水凝胶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个人简历:张素风,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国际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制浆造纸与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突击手、中国造纸学会蔡伦青年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家科技奖励、学位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多省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轻工学科评估专家;兼任湖南省特种纸及纸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理事会成员、西安欧美同学会•西安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陕科大留联会秘书长。担任“中国造纸”编委,Green chemistr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hydrate polymer等多种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纤维化学及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快速发展,在运动监测、医疗康复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拉伸离子导电水凝胶以其优异的柔韧性、高弹性、透明性、机械性能可调性被认为是理想的柔性传感器选择之一。然而,通过简单一步法构筑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高离子导电率、自修复、自粘附和保水性好的离子导电水凝胶仍然是一个挑战。有鉴于此,通过设计一种多功能性苯硼酸离子液体(PBA-IL)单体,在纳米纤维素(CNF)存在下,通过PBA-IL/丙烯酰胺(AM)一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离子导电水凝胶(PAM/PBA-IL/CNF),该离子导电水凝胶能同时实现优异机械性、导电性和多功能性的集成。

演讲嘉宾
徐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超构陶瓷气凝胶超隔热材料

       个人简介:徐翔,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专业,博士后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系。主要从事纳米与超构超隔热材料研究与应用,以共同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Nano Energy、ACS Nano等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甘肃省材料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IFAM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

       摘要:超隔热材料是我国航天及军事等领域战略发展重大需求之一,传统陶瓷气凝胶超隔热材料由于其脆性瓶颈及力热互斥近百年难题,难以满足极端条件使用要求。鉴于此,我们设计制备了超结构负或零泊松比/热膨胀系数陶瓷气凝胶,可以实现材料力、热协同增强。制备所得陶瓷气凝胶可实现低至0.1 mg/cm3密度(目前固体材料最低密度),高达95%可恢复压缩变形能力,优异拉伸、弯曲、扭转变性能力,以及在剧烈热震或长期高温下无强度蜕化,和超低真空(<2 mW/m·K)和空气导热系数(室温下~20 mW/m·K,高温1000℃下< 90 mW/m·K)研究成果满足我国深空、深地及深海极端条件下的隔热保温、减重增容、节能降耗、系统安全和性能稳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演讲嘉宾
房喻
(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软模板基高品质泡沫聚苯乙烯

       个人简介:房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高中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主要从事薄膜荧光传感器和分子凝胶研究。提出了用于敏感薄膜创新制备的单分子层化学策略、分子凝胶策略和组合设计思想,揭示了adlayer效应。发明了叠层式传感器结构,研制了爆炸物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和探测装备。率先将分子凝胶研究拓展至凝胶乳液体系,突破了传统凝胶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限制发展了轻质高强高分子泡沫材料软模板制备工艺。融合分子凝胶理论,解决了凝胶推进剂雾化困难和高能量密度材料长期悬浮稳定化等关键问题

       摘要:轻质高强高分子泡沫材料一般经由物理发泡、化学发泡或者空心微珠填充得到,但这些策略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本报告将以高品质聚苯乙烯泡沫的制备为例,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凝胶乳液的轻质高强高分子泡沫材料制备策略。相对于常规发泡技术,这种软模板策略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1)材料密度、泡孔结构调控范围大;(2)工艺兼容性好,可以用于制备固/固、固/液等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3)可与浇注,甚至3D打印等成型工艺兼容;(4)生产过程绿色。

项目征集

面向全球范围内征集项目,最终优选 15 个优质项目于 2023 年 3 月 2 日活动现场进行项目路演。


1、项目领域:航空航天、锂电隔热、绿色建筑、光电化学催化、新能源、生物 医药、器官支架、细胞培养、高端装备、生物抗菌等


2、参会对象:诚邀全国各地凝胶材料产业相关政府领导、上市公司高管、知名 凝胶材料企业家、科研机构专家、知名投资人、金融机构负责人、媒体代表等;


3、项目要求:拥有完整专利权或专属在研产品;实验室实验已完成,有产业化 背景更佳;比同类产品或技术更具优势;

论文征集

(1)应征论文必须是作者近年的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产品,且没有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过;


(2)请先提交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 500 字以内论文摘要;


(3)论文摘要格式:i) 论文的题目(小 4 号黑体字居中);ii) 所有作者的姓名 及工作单位(小 4 号楷体字居中);iii)不低于 300 字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 号宋体字)。摘要正文可分段落,但一律不用各级标题,不能含有图、表及参考 文献;iv) 3~5 个关键词(5 号黑体字);v) 论文所属专题分类号(5 号黑体字)。 请在上述征文学术专题中选择合适您的论文摘要的论文所属专题分类号,以便安 排在合适的分会场进行宣读或展示。vi) 论文联系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手机或 电话、e-mail 地址(5 号楷体字);


(4)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 年 09 月 30 日;


(5)论文摘要提交地址: tamia@polydt.com。

学术海报征集

各位参会代表如需展示墙报请提前与组委会处报备并自行打印,组委会提供 展板。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于会议期间全程展示。

专业观众登记入口 立即报名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3992号-14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