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Introduction

会议简介

纳米新材料领域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光电半导体、生物医药、能源环保、航天航空等领域都是决定性能、成本的关键技术。纳米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美元,中国市场更以34.2%的超高年复合增长率领跑全球。中国纳米材料产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完善产业链条、深化国际合作,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纳米材料创新中心和市场中心,引领新一轮材料革命。

在此全球深度产业动荡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纳博会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希望凝聚关心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发展道路、政策设计、投融资方向等问题,为中国产业升级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论坛将邀请国内有技术基因的纳米新材料企业家创始人,围绕纳米新材料的技术突破、产业化应用、市场前景及政策支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通过搭建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升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论坛还将邀请专业投资纳米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化基金合伙人,为行业在资本寒冬下如何精准融资提供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Conference Organizers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 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协会
    •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Main Topics

主要议题

2025 Agenda Overview

2025 议程总览

时间: 10月23日上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A303会议室
主持人:范江峰,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间: 10月23日下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A303会议室
主持人:江必旺,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间: 10月24日上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A303会议室
主持人:范江峰,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江必旺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摘要: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液晶显示等领域的关键支撑,却长期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列为我国“卡脖子”技术之一。通过团队十余年攻关,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世界性难题,建立了单分散微球制备技术平台,实现尺寸、结构的精准调控。2007年创立纳微科技后,成功推动技术产业化,产品覆盖色谱填料、光电微球等,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出口欧美日韩,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配套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
演讲嘉宾简介:江必旺,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2007年,江博士在园区创建了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纳微米球材料的研究、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10月,江必旺博士作为首届科技领军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并先后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姑苏领军人才、“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苏州市杰出人才,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苏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江博士是世界顶尖的纳微米球合成专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生物制药,平板显示,疾病诊断,水处理,酶催化等重要领域,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江必旺博士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等20余项科技项目。 江必旺博士带领下的纳微科技主要产品打破了生物医药及平板显示等领域关键材料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的竞争格局,对外已推广至欧洲、美国、韩国等发达市场。并建成一条年产20吨单分散高纯硅胶色谱填料生产线,使得从传统非均粒多分散色谱填料跨越到新一代单分散色谱填料,引领了世界第三代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技术进步,使得硅胶粒径大小、粒径均一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精准控制,为中国硅胶色谱填料制备技术从空白走向世界领先做出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开发的LCD 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等系列产品首次打破了日本对这些关键材料的长期垄断,为中国光电产业做出贡献。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刘晨敏
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首席技术总监
演讲摘要: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成立于2006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指定为纳米技术与先进材料的研发中心。NAMI专注于市场导向的技术研发,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惠及产业界与社会大众,助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NAMI拥有多项原创技术,并积极与业界合作,开展先进材料的应用研究与技术转移,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成效。此次演讲将分享我院近年来在多个领域的研发进展及项目实施情况,展示如何协助企业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演讲嘉宾简介:刘晨敏博士领导NAMI的所有研发技术工作。她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在加入NAMI前,刘博士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工作。 刘博士在纳米材料的合成、特性表征,以及它们在电子、固态照明及电子器件的应用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研发经验。她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近30篇论文,并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刘博士自加入NAMI以来,已申请并获批30多项专利,并带领NAMI研发团队获得多项国际创新及科技成果奖项,包括爱迪生奖、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wards)、CES(消费电子展)创新奖,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等。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宋锡滨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
演讲嘉宾简介:宋锡滨,教授级高工,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首席技术官、新型功能材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和产业化,特别是在电子陶瓷材料、结构陶瓷材料、生物医疗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纳米合成材料以及水热技术、分散技术、干燥技术、煅烧技术、功能技术、设备研发、工艺研发、检测研发、应用研发、量产研发、计量研发、专利布局、标准联动等方面有自己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多项研究产品和技术国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委员、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委员、国家材料与试验标准(CSTM)委员、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委员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十强”产业智库专家、山东省经济领域智库专家。担任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新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新材料产业协会监事长,同时兼任中国工程陶瓷学会副理事长及委员会专家、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理事及委员会专家、山东硅酸盐学会理事及委员会专家。入选国家新材料、新能源、数智化、科技、战略、经济等领域专家,受聘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山东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的教指委委员、客座教授、产业教授、特聘讲师及实践导师等。 宋锡滨作为研发技术团队的核心,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0余项,曾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同时主持或参与了《汽车尾气处理用催化剂载体多孔纳米氧化铝》、《纳米钛酸钡》、《电子工业用高纯钛酸钡》等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行业和团体标准30余项。承担了国家强基工程、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主创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山东省重大专项等 20 余项省以上重大创新工程项目。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林小锋
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演讲摘要: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纳米复合薄膜(TFN)技术的领军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依托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30余项核心专利,成功实现第三代高性能分离膜的国产化突破。公司独创的TFN基膜技术具备超亲水抗污染特性,通过自主设计的国内首条涂布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膜片超1000万平米。其产品在脱盐率(>99.7%)、通量及耐极端环境性能上均超越进口品牌,例如在钛白粉厂5-12%硫酸回收中替代苏伊士Duracid膜,并在豪华游轮海水淡化领域完成首次国产替代。 应用方面,普希膜已深度渗透新能源、石化和新兴行业:为裕能集团提供锂电回收解决方案,助力铜箔头部企业实现废水回用与资源回收,并为中科炼化、金陵石化等企业攻克高酸高盐废水处理难题。同时,耐氧化特种膜在市政直饮水领域实现免还原剂运行,定制化SPEC平台更持续推动合成生物学、盐湖提锂等前沿领域的分离技术创新。公司凭借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及中石化供应商资质,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彰显民族膜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演讲嘉宾简介:林小锋,男,1985年4月出生,籍贯福建平潭,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计划入选者,现任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就职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高分子自组装薄膜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2016年归国后创办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研发成功第三代纳米复合薄膜型(TFN)并实现稳定批量生产,其高选择性纳滤膜及高端特种物料分离膜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速了我国高端膜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进程。 他主持开展多项技术研发项目,推动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战略合作。2019年完成普希环保新一代TFN膜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成功替代苏伊士等国际巨头的垄断产品,成为多家上市环保工程公司的首选,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林小锋博士获得2017金鸡湖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7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9江苏省"双创人才"创业类、2019金鸡湖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2020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多个荣誉,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工业水中心的技术主管和苏州科技大学的特聘教授。 普希公司2021年攻克盐湖提锂特种膜技术并成为中国石化供应商;2023年完成Pre-A轮融资,实现国际豪华邮轮海水淡化膜国产化替换;2024年获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并实现对日半导体企业出口,完成A轮融资,布局普希膜盐城研发生产基地,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引领国产高端膜技术实现从追赶到国际并跑的跨越。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刘腾蛟
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技术官
演讲摘要:纳米银线作为替代ITO的新一代触屏材料,其产业化进程一直受限于难以满足中小尺寸消费电子对光学外观和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本次演讲将深度解析纳美达在全球率先实现的纳米银线黄光制程量产突破。 我们通过自主开发的独特配方与制程工艺,成功解决了纳米银线封装结构与蚀刻工艺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将薄膜缺陷控制至极低水平。黄光制程彻底消除了纳米银线触屏常见的散射发白、蚀刻痕重等外观缺陷,使其光学表现足以媲美传统ITO及In-cell屏幕,并具备超窄边框、柔性轻薄等超越性优势。 这一产业化里程碑,标志着纳米银线技术正式具备了大规模进军千亿级中小尺寸消费电子市场的成熟条件,为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带来了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开启了透明导电材料的新纪元。
演讲嘉宾简介:刘腾蛟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材料学博士、微电子学高级工程师,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长期致力于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化技术研发,构建了从材料到器件的完整技术与产品体系,成功实现了从纳米银线墨水、薄膜到集成式触摸屏的全产业链技术突破。 通过上万次实验建立了“配方-工艺-结构-性能”的系统数据库,攻克了纳米银线产业化中的二十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6项核心发明专利,从根本上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相关产品已获得惠科、宏基、冠捷、长虹、迪文等一线客户认证认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方面实现多项全球首创: 提出基于立方晶系贵金属纳米材料高能晶面控制的合成方法及形貌演化动力学机制,为新材料创业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开发了全球首个基于纳米银线的卷对卷黄光蚀刻工艺与器件工艺; 首创柔性盖板触显一体Half-on Cell、OFS总成技术,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创新发展。 刘博士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2篇入选封面文章;共申请发明专利33项,已获授权25项,展现了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实力。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任天斌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李鑫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
演讲摘要:本次报告李鑫博士将全面介绍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技术体系与最新进展,系统讲解AI赋能科研的两条路径——深度学习与大模型赋能科研的技术范式,并分享讯飞在这两条路径上的实践成果。同时,结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多项探索:知识问答、文献理解、仿真软件与数据库调用、大小模型协同、器件设计以及自动化实验等方面,展现AI技术在实际材料科学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本报告将为听众提供AI赋能材料科学发现的新范式与新视角。
演讲嘉宾简介:李鑫,博士,高级工程师,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传播学会终身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专委会副主任,脑机接口全国联盟系统与行业应用组副主席,安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创刊编委,入选2023年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创新青年30人”,荣获KSEM、CIKM、SDM最佳论文奖等荣誉。在讯飞主要负责认知神经科学、科学智能AI4S等人工智能前瞻技术研究及应用。担任KDD、AAAI、ACL、NeurIPS、WWW等国际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先后主持并参与多个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部人工智能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等数10项,并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与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60余件。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陈志宽
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摘要: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显示与照明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OLED具备自发光、高对比度、超薄柔性、广视角及低功耗等特性,使其在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及车载显示等应用中迅速普及。OLED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面板最核心组成部分,也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决定了OLED显示屏的性能。当前,OLED发光材料仍以国外供应商为主,其中日本出光、德国默克、美国UDC和杜邦分别占据头部位置。近两年,OLED材料国产化发展较为迅速,但多集中在中间体、通用层等壁垒较低的材料领域,核心发光层材料的国产化率仅为10%左右,存在极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在OLED显示技术快速渗透、面板产能转移的背景下,国内OLED有机材料企业迎来国产化替代的窗口期。本次报告将介绍国内几家OLED材料核心供应商在OLED材料领域的布局与进展,并将重点分享卢米蓝在红光材料体系中所取得的成果。
演讲嘉宾简介:陈志宽博士在北京大学完成本硕博学习后,于1995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98年加入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从事有机电子学研究,任高级研究员和部门主管。同期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以及新加坡多家公司的首席技术顾问。陈教授于2013年回国后受聘为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特聘教授,并担任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2019年加入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担任讲座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陈教授发表SCI论文160余篇,申请国内国际专利300余件,授权100余件。陈博士于2021年获得浙江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2022年荣获宁波市人才创业十强,2024年获批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陈博士目前担任SID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OLED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柔性电子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宁波市柔性电子学会理事长。他于2017年创立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公司聚焦OLED材料研发与生产,公司核心产品红光主体材料技术全球领先,已进入国内主流面板企业量产应用。公司于2022年和2025年分别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称号。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张志宽
深圳扑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赵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董正亚
汕头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 CEO
演讲摘要:如何精准控制纳米颗粒的成核、生长、分散过程,是纳米材料产品研发和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成核、生长、分散过程控制不好将直接影响纳米材料产品的尺寸、形貌、晶型和团聚状态,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本报告将总结作者团队对纳米颗粒的成核、生长、分散过程微观机理、控制方法和生产实践方面的15年积累认识,特别是根据该认识开发的国际领先的超声微通道反应器技术。报告将介绍该技术如何控制纳米颗粒成核生长时的微观环境特别是过饱和度、温度、反应时间的微观均匀性,如何在微观尺度防止颗粒的团聚,以及如何通过微反应器的串并联快速实现宏观尺度的过程放大生产。本报告将用纳米粉体(贵金属、碳酸镍、硅酸钙、稀土氧化物)、微球(四氧化三铁、PS、导电镍球)、抛光液工业应用(二氧化硅、二氧化铈)案例来展示超声微反应器精准控制纳米颗粒成核、生长、分散过程的优势。
演讲嘉宾简介:董正亚博士,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墨格微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中山大学博导,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21年国家重点人才项目获得者,2024年度36氪36岁以下创业者榜单(36Under36)入选者。 201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专业,同年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微反应器领域的开创者—袁权院士和陈光文研究员。2016-2020年,先后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做博士后。2020年9月入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创立高端微反应器与流动化学研究组,2022年12月起兼任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超声微反应器技术并实现了其在纳米材料可控生产和纳米乳化均质分散领域的工业应用。2022年3月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成立墨格微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于2024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2年12月董正亚博士带领公司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2023年5月公司获得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北极光创投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估值近亿元后,2025年4月完成Pre-A轮融资。公司生产的超声微流体设备已销往众多医药、化妆品、精细化工龙头企业,年销售突破1500万。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马晓明
苏州润邦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魏冰冰
苏州优矿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
演讲摘要:苏州优矿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非金属矿石加工,生产销售,出口以及与石油衍生品通过科技配方加工成型的新材料公司,是中国滑石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滑石母粒行业标准制定起草单位。 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23年度江苏省瞪羚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山市上市培育在库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省科技型民营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芜湖县科技研发中心;广西专精特新企业,广西自治区2019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广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西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2024年度广西自治区瞪羚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80项,目前是全球知名汽车宝马,奥迪,奔驰,特斯拉及吉利,长城,蔚来,长安等其它汽车生产商塑料改性原料重要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也是国内目前知名家电厂商美的,格力,九阳,小米等重要塑料原料供应商,2018年9月又很荣幸成为中国高铁中车原材料供应商。另外,公司自主优托科(U-TALC)品牌目前是韩国汽车塑料原料用矿物市场重要供应商。 在第十五届纳博会—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主要分享,高性能纳米硅基材料技术突破、产业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纳米硅基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用、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优矿塑在特种工程塑料料领域的三大创新突破:超临界发泡技术、纳米复合改性工艺和可降解材料配方优化。
演讲嘉宾简介:魏冰冰,苏州优矿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韩晶
苏州纽姆特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范学峰
扬帆新材料(浙江)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演讲摘要:双光子光刻胶结合飞秒激光直写技术无需掩膜、高分辨率及复杂结构加工等独特优势,使其在微纳3D打印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商业化应用中仍存在刻写速度慢和精度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本报告探讨了多种具有不同最大吸收波长的双光子光敏剂在780nm/532nm飞秒激光下的双光子刻写效果,比较了不同光敏剂的刻写精度与速度。为进一步提高双光子光刻胶的刻写速度及精度,通过对配方各组分结构-性能关系分析,针对粘度、折射率、官能度及助剂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有效提升了刻写精度和速度。最终,得到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780nm/532nm飞秒激光直写双光子光刻胶,该系列光刻胶为双光子微纳3D打印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演讲嘉宾简介:范学峰,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紫外光固化环保材料。现就职于扬帆新材料(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固化配方材料开发及新型光引发剂的应用探究。 公司简介: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国A股创业板上市企业,专注于紫外光固化新材料及含硫、磷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现下设四个研发中心、三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及一家全资营销公司,具备光引发剂系列产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力,核心产品涵盖907、369、TPO、184、ITX、BMS等型号,可充分确保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该系列光引发剂主要应用于UV涂料、UV油墨、UV胶黏剂及3D打印等环保型领域,通过有效规避有机溶剂挥发,具备显著的环保特性与健康安全性。作为紫外光固化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企业,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紫外光固化材料供应商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依托现有核心工艺体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着力构建含硫、磷精细化工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基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定制化学品服务。
第三届纳米新材料技术与产业论坛
杨仲田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
演讲摘要:先简要概述了近年国内在纳米银粉和低温银浆、低温银膏开发方面的科研项目立项和技术要求情况,随后介绍本团队在纳米银粉制备技术方面所做的系列开发工作。 主要报告2025年开发的新的纳米银粉制备技术和概要的工艺流程。 通过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模版材料和调整制备工艺条件,在常温、常压、空气气氛下 快速、批量制备 任意窄范围 的 小粒径 纳米银粉,工艺简单、高效、绿色环保,无任何污染物排放。
演讲嘉宾简介: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学系 应用化学专业,随后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放化分析、辐射防护、新材料开发、材料辐照改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等主要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二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近5年来,组织开展了纳米银粉的工程制备技术开发,设计、建立了实验和中试装置,掌握了工艺条件,实现了纳米银粉的小批量生产。 2025年初至今,又开发了新的纳米银粉制备技术,可在常温、常压、空气气氛下 快速、批量制备 任意窄范围 的 小粒径 纳米银粉,工艺简单、高效、绿色环保,无任何污染物排放。
专业观众登记入口 立即报名